专利技术引进中的专利分析





专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清理专利技术的主要发展脉络和趋势,以便确定所要引进的技术方向,进而确定所要引进的技术主题。此外,专利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哪些为相关技术主题的必要或者核心专利;再者,专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做好尽职调查工作,规避技术引进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总之专利分析已经成为技术引进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专利技术引进中的
专利分析流程




图1 专利技术引进中的专利分析流程示意
如图1可见,专利技术引进中的专利分析大概分为五个部分:
1.确定专利技术引进的主题和方向
专利技术引进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因此在进行专利技术引进时,需要找准亟需且必需的技术主题和技术方向,争取引进的专利技术为技术发展趋势的前沿技术和必要技术,且能够弥补企业自身的技术短板。
2.确定专利技术引进的目标企业或科研单位
在进行专利技术引进之前,就需要做好专利技术追踪工作,以便随时掌握该领域主要专利权人的研发动向。当确定完需要引进的专利技术主题和技术方向后,需要对该技术主题下的主要专利权人的技术实力进行评估,以便决定引进谁的技术。此外,对于这些拟作为专利技术引进对象的专利权人的技术转让许可情况进行必要分析,判断它们对外技术转让许可的可能性。
3.筛选和确定专利技术引进的专利范围
在确定专利技术引进的目标企业和/或科研单位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筛选出与所需技术主题最为相关的重点专利。这个环节尤为重要,找对了专利权人就像找对了“门”,而找对了真正需要引进的专利才算找到了“钥匙”。比如需要引进围绕自身某一产品的核心专利,此时需要对这些专利权人覆盖了该产品的技术特征的专利逐一找出来,通过法律状态、同族布局情况、自由实施可能性、侵权可规避性等等进行详实的调查和分析,以保证被作为技术引进对象的专利技术有充分的必要性,而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缺陷”。
4.评估专利技术引进的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分析之外,专利转让许可合同的仔细审查也很重要。对于专利许可的方式、年限、范围、对象分析等要进行非常严谨的分析。此外,相关专利的交叉许可情况分析、排他性合同条款及其他NDA协议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该项工作需要保证引进技术的企业不能“技术搁浅”,以及避免“二次付费”等问题。
5.专利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技术引进往往不是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真正实现自身技术实力特别是研发能力的提升才是技术引进的关键。技术引进时提供给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的一个支撑,只有借鉴利用同行业的技术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制定合理的技术研发、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策略,才能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专利技术引进中的
专利分析项目




专利技术引进中的专利分析内容以及相关的专利分析方法,大部分已在公众号过往的专利分析文章中涉及。比如,趋势分析、布局分析、技术生命周期分析等。而对于专利技术引进来说,通常还需要进行技术匹配度分析,其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应为最合适的技术引进对象的重要考量因素。


参考图2进行说明:对于自身企业(Our Company),站在该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的角度,company 1和company 2应当作为技术引进的对象,如对于company 1来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并购,对于company 2来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该公司的主要发明人。其次,从当前的专利组合分析来说,company 3与我们的企业技术重合度最大,如果company 3在field 3、field 4、field 5三个技术分支中掌握了大量的核心专利,威胁到了自身企业的市场安全,则可考虑通过企业并购、专利买卖或专利许可等手段进行专利技术引进。(说明,company指公司,field指技术领域)

本期内容来自《专利分析——方法、图标解读与情报挖掘》一书第19章,更多内容请参看具体章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丰田的专利保护策略到底精明在哪?

上个月,日本政府发布的《氢能源基本战略》,将氢能源视为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杀手锏”,2050 年要做到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普及,燃油汽车将全面停售。 当然,燃料电池不算什么新技术,全世界范围前前后后搞了50年,小布什在任期还强制推行过,但是都没成功。 所以...